(通訊員:湯雨晨)7月7日周一上午九點十分,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薪火相傳實踐團的四名成員,懷著崇敬之心,對何家坤先生展開采訪,探尋往昔鐵道兵歲月,感悟精神傳承。

(實踐團隊長徐竟超與何正福,何家坤父子見面 圖源:宣傳部)
采訪伊始,實踐團成員圍繞何家坤先生家族與鐵道兵的淵源展開交流。從其父親入伍的曲折經(jīng)歷中,能深切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投身報國的熱忱與無奈。作為班長的父親,雖學習優(yōu)異,卻因特殊契機,在未充分告知家人的情況下報名鐵道兵。后續(xù)家人的擔憂、入伍后的牽掛等故事,生動展現(xiàn)出鐵道兵家屬復雜的心路歷程,也折射出鐵道兵為國家建設默默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擔當。
交流中,何家坤先生分享了諸多關于鐵道兵工作與生活的細節(jié)。鐵道兵參與鐵路建設時,面臨艱苦環(huán)境與諸多挑戰(zhàn),卻憑借堅韌意志和團結精神攻克難題。例如云南鐵路建設中,在交通不便、條件簡陋的情況下,鐵道兵們無畏前行,為地區(qū)發(fā)展打通關鍵脈絡。他們在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探索與團隊協(xié)作,都是鐵道兵精神的鮮活注腳。

(何家父子分享鐵道兵故事 圖源:宣傳部)
談及鐵道兵精神傳承,何家坤先生言語間滿是期許。他希望年輕人能從鐵道兵故事里,汲取艱苦奮斗、擔當奉獻的力量。實踐團成員也深刻意識到,這種精神在當代仍具強大價值——無論是面對學業(yè)難題,還是未來職場挑戰(zhàn),都能提供指引。
此次采訪是一場跨越歲月的對話。實踐團成員以第三視角,客觀記錄下何家坤先生講述的鐵道兵故事,從家族與鐵道兵的關聯(lián),到鐵道兵群體的奉獻,再到精神傳承的思考,條理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這些真實的過往,不僅是個人與家族的記憶,更是國家建設歷程中珍貴的精神遺產(chǎn)。
未來,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薪火相傳實踐團成員將繼續(xù)挖掘此類故事,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讓更多人了解鐵道兵歷史,傳承這份寶貴精神。讓艱苦奮斗、擔當奉獻的鐵道兵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激勵更多青年勇?lián)姑,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讓“薪火”持續(xù)傳遞,照亮前行之路。

(何家父子與鐵脈薪傳實踐團成員合影 圖源: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