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學生網7月8日訊(通訊員 羅濤 曾詩琪 湯津津)2025年7月4日,湘南學院“理潤紅心 志承薪火”三下鄉(xiāng)實踐團隊踏著晨露走進汝城縣濂溪社區(qū)。濂溪書院內,隊員楊婷手持云臺對準希濂堂“道學宗主”匾額:“此刻我們站在朱熹手書‘忠孝廉節(jié)’石刻前,這四字正是周敦頤先生‘官清贏得夢魂安’的當代注腳。”直播鏡頭掠過陰陽太極圖地刻,兩萬網友點贊如潮,彈幕中“守拙如蓮”的留言與堂前“愛蓮守拙”石刻交相輝映。
(圖為楊婷在直播中介紹濂溪書院的歷史。今日大學生網通訊員 湯津津 攝)
(圖為羅濤在直播中與觀眾熱情互動。今日大學生網通訊員 曾詩琪 攝)
值班員朱大叔輕撫《拙賦》木刻版,指向庭院壽山石:“此石見證過三十代學童開蒙禮。”當鏡頭轉向“鯉魚躍龍門”門楣石雕時,隊員羅濤解說:“這尾宋鯉躍過九百年,正游進新時代的直播間。”彈幕瞬間被“理學青春”刷屏。
書院外的濂溪廣場漸聚人潮。當楊婷在廣場上講解“半條被子”故事與《太極圖說》的精神共鳴時,賣菜歸來的李大娘插話:“就像我們菜攤的秤,既講公平(理學),也講良心(紅色)!”常年置身公益事業(yè)的曾先生展開照片集:“看這‘忠孝廉節(jié)’四字,我們汝城人民便是以‘忠’守初心,‘孝’傳美德,‘廉’塑操守,‘節(jié)’立風骨!”人群中爆發(fā)的掌聲,驚飛了檐角的白鴿。
(圖為朱雄老師生動闡釋理學文化的內涵。今日大學生網通訊員 湯津津 攝)
人群中,團隊指導老師朱雄輕點濂溪廣場上太極圖地刻:“正如周子所言‘萬物生生’,紅色精神與理學精髓本同根同源。”
(圖為“理潤紅心 志承薪火”實踐團隊在濂溪書院前合影留念。今日大學生網通訊員 曾詩琪 攝)
暮色初臨,濂溪社區(qū)旁的燈籠次第亮起。朱大叔鎖門時對學子們笑道:“周子在此著書時,怕也想不到九百年后,后生用‘直播’傳他薪火。”返程的隊員回望廣場——石階上宣講展板猶在,三五個孩童正踮腳摹寫“蓮”字,如星火落進硯臺,暈開新時代的傳承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