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運河文化傳承現狀,增強青年學子文化保護使命感,6月29日至7月4日,醫(yī)學院2024級1班團支部“館韻薪火青年行”社會實踐團前往聊城市東昌府區(qū)運河文化博物館,開啟文化傳承調研之旅。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人工運河,是中華民族流動的文化血脈,沿線城市因它而繁榮,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在其兩岸交融碰撞。
活動準備期間,實踐團隊的同學們提前收集資料,了解聊城運河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活動現場,團隊成員認真聽取講解,細致觀察館藏文物與展覽布局,記錄運河歷史脈絡與文化特色。他們與博物館工作人員深入交流,了解運河文化的保護現狀與發(fā)展挑戰(zhàn),探討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路徑。此外,部分聊城本地隊員參與引導工作,向其他成員講解運河文化知識,事后通過線上調查問卷收集公眾對運河文化的認知情況;顒咏Y束后,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實地調研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歷史挖掘,更需要當代的創(chuàng)新表達與年輕人的主動擔當。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進歷史,通過實地調研,挖掘運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與傳承使命感,為文化傳承與發(fā)展貢獻青春智慧。此次實踐不僅讓大學生們近距離領略到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他們提供了關注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