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法韻,水潤無錫”:大運河無錫段暑期實踐探尋文化魅力
2025年7至8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運河法韻,水潤無錫”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江蘇省無錫市,于清名橋歷史街區(qū)、惠山古鎮(zhèn)、黃埠墩、南禪寺等地開展實踐活動,旨在深入挖掘大運河無錫段的文化內涵,探尋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無錫模式。
無錫,作為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依托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惠山古鎮(zhèn)等大運河核心遺產點,構建了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通過古建修繕、河道治理與數字化技術應用,實現對歷史遺存的科學保護;借助非遺展示、民俗活動和研學教育,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系統(tǒng)傳承;采取文旅深度融合舉措,促進遺產資源的創(chuàng)新利用;谶@一模式,實踐團隊對無錫段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情況開展了實地調研。

圖為隊員向小學員們講解大運河的發(fā)展歷史

圖為小學員們積極參與大運河相關法律知識問答
南禪寺內,香火繚繞,運河的文化氣息與佛教文化在此交融。團隊成員在這里發(fā)放調查問卷,線上收集了15份,線下收集了5份紙質問卷,了解民眾對運河文化的認知程度和保護建議。問卷內容涵蓋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等方面,為后續(xù)深入研究運河文化保護提供了數據支持。

圖為在南禪寺實地調研
此外,實踐團隊還開展了一系列互動活動,以提高公眾參與運河文化保護的積極性。“運河垃圾清理大作戰(zhàn)”讓大家意識到保護運河環(huán)境的重要性;“大運河無錫段拼圖挑戰(zhàn)”考驗著參與者對運河景點的熟悉程度,也加深了他們對運河風貌的印象;“普法小劇場——對錯大判斷”則以輕松有趣的方式,普及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guī)劃綱要》與《無錫市大運河梁溪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強調了法律在運河文化及非遺保護中的規(guī)范作用。

圖為小學員們積極參與大運河垃圾分類大挑戰(zhàn)并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圖為小學員們和老師合力完成大運河無錫段美景拼圖
此次“運河法韻,水潤無錫”暑期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研、訪談、問卷調查和互動活動等多種形式,全面記錄了大運河無錫段的文化傳承現狀,展現了無錫在運河文化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特色模式。實踐團隊成員們用腳步丈量運河土地,用鏡頭捕捉運河之美,用行動傳遞運河文化保護理念。他們希望通過此次實踐,凝聚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大運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來,讓這條千年運河在新時代繼續(xù)綻放光彩,水潤無錫,福澤后人。

圖為小學員們和惠山泥人的合影留念

圖為小學員們和他們完成的大運河無錫段美景拼圖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