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大螢光聚力團咸陽分團:用教育微光點亮鄉(xiāng)村童心
2025年7月初,黃土高原的夏風里裹挾著書香暖意。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螢光聚力團”咸陽分團帶著初心,走進長武縣的鄉(xiāng)村角落,開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之旅。3名教育學專業(yè)志愿者組成溫暖小分隊,以“繪本共讀+動態(tài)建檔+家庭賦能”的創(chuàng)新模式,為6名困境留守兒童量身定制成長方案,讓專業(yè)教育力量在黃土高原上落地生根。
繪本作橋搭起心靈成長階梯
針對服務對象均為3—6歲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團隊精心搭建“星光繪本課”育人體系。每日兩小時的共讀時光里,《我的情緒小怪獸》《大衛(wèi)不可以》等12本心理啟蒙繪本成為情感橋梁,志愿者通過“角色扮演還原故事場景”“續(xù)編結局釋放想象”等互動形式,引導孩子們打開心扉表達喜怒哀樂。為捕捉每個成長瞬間,志愿者為每名兒童建立《繪本閱讀成長檔案》,細致記錄閱讀偏好、情緒波動曲線與語言發(fā)展軌跡。當一年級學生小杰(化名)在共讀《彩虹色的花》后,睜著亮晶晶的眼睛分享“我也想像彩虹花兒一樣幫助別人”時,這份純真的善意被鄭重記錄,成為檔案中最動人的成長注腳。
三階聯(lián)動織密成長守護網絡
團隊精心構建“兒童-家庭-社區(qū)”三階賦能體系,為困境兒童織就堅實的成長保護網。在兒童關懷中,創(chuàng)新推行“繪本+游戲”雙軌干預模式:用情緒臉譜貼紙讓抽象情感變得可觸可感,借“愿望樹洞”信箱為孩子搭建心理壓力的釋放通道,已成功幫助4名兒童緩解與父母分離的焦慮,逐步建立起安全穩(wěn)定的情感依戀。面向家庭,聚焦育兒能力提升開展“親子共讀工作坊”,志愿者手把手指導家長利用舊衣物、紙箱等廢舊材料制作簡易繪本,指導家長為6個家庭送去20種實用育兒方法。在社區(qū)層面,通過實地踏勘繪制《社區(qū)資源地圖》,精準標注圖書館、兒童活動中心等8個教育支點,更聯(lián)動社區(qū)工作者成立“困境兒童關懷聯(lián)盟”,為長效幫扶機制筑牢根基。
檔案留痕見證細微成長足跡
“星光檔案系統(tǒng)”成為記錄成長的時光機,團隊為每名兒童建立包含心理測評數據、學業(yè)表現追蹤、家庭生態(tài)分析的動態(tài)數據庫。前后測數據對比顯示,參與兒童的情緒識別準確率提升37%,主動表達需求的次數較活動初期增加20%。志愿者賀天航翻動著檔案中的變化曲線,眼中滿是欣慰:“小雨(化名)剛接觸時總是低著頭沉默,現在會舉著畫滿星星的紙,用稚嫩的語言講完整故事,這些數據背后是看得見的生命成長。”每一筆記錄都承載著專業(yè)溫度,見證著微小卻確定的幸福蛻變。
微光匯聚照亮鄉(xiāng)村童心星河
離別時,5歲的小婷攥著志愿者送的繪本包,掌心溫度透過紙殼傳遞。她仰著帶淚痕的臉小聲懇求:“哥哥,明天還能來我家講繪本嗎?”這仰首的小小身影,像顆種子落在志愿者心上,成了最柔軟的饋贈。志愿者老師望著孩子們遠去的背影輕嘆:“三個人的力量如蒲公英,可看孩子們眼里的光漸亮,就知道沒白費功夫。”志愿者們?yōu)楹⒆咏⒊砷L檔案,像護幼苗般記點滴變化;又教家長用繪本講故事,讓溫暖從課堂延至炕頭,一張幫扶網在黃土坡悄然織就。
實踐結束后,志愿者在日志里寫:“黃土高原的星空下,每本繪本都是開門的鑰匙。蹲聽他們講畫、月下道別的瞬間,總有火苗在心里跳動。教育不必轟轟烈烈,當故事勇氣融進日常,陪伴溫暖藏進點滴,微光便會匯成星河,照亮鄉(xiāng)村童年。”
文/王怡佳 高陽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xiāng)推薦
- “玫”好藍圖實踐團走訪濟南市平陰縣玫瑰鎮(zhèn)
- 為了解平陰縣支柱型玫瑰產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近日,“玫”好藍圖實踐團奔赴濟南市平陰縣,在平陰縣玫瑰產業(yè)區(qū)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
- 三下鄉(xiāng) 2025-08-13
- 感悟老兵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
- 青島農業(yè)大學國旗護衛(wèi)隊支教服務團此次活動既是對老兵的致敬,也是一次生動的紅色傳承實踐。我們將把鄧老的精神轉化為砥礪前行的動力,
- 三下鄉(xiāng)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