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大科學裝置背后的工大物理人
————合工大“拾光•筑夢”青年實踐團采訪優(yōu)秀院友記實
7月15日,合肥工業(yè)大學“拾光•筑夢”青年實踐團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qū)核科學技術學院等離子體物理與聚變工程系采訪優(yōu)秀院友劉子奚。

圖 1. 實踐隊成員與劉子奚老師合影,作者劉同旭
劉子奚曾就讀于合肥工業(yè)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yè),現(xiàn)任職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首次在大科學裝置EAST(東方超環(huán))上發(fā)現(xiàn)先進運行模式I模的學者,目前主要從事托卡馬克實驗與數(shù)值模擬相結合的物理分析工作。
采訪前,劉子奚結合自身經(jīng)歷從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他目前的科研任務與團隊情況。采訪過程中,劉老師侃侃而談,真實展現(xiàn)了一個科研人員對自身的解讀和對社會、科學的貢獻。當談到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怎么克服這些困難時,劉老師認為堅持與興趣是克服困難的方法,科學研究是一個比較枯燥乏味的過程,如果不是真的感興趣,真的很難堅持下去;對于給合肥工業(yè)大學物理學院學弟學妹的寄語,劉老師認為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很重要,堅持下去,注重效率,學會積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圖 2. 實踐隊成員采訪劉老師的工作剪影,作者劉同旭
談及對合肥工業(yè)大學印象深刻的人時,劉老師回憶起自己的舍友和輔導員,認為大學四年建立的友誼可能是人生最純真的情感;對于大學四年的規(guī)劃與生活經(jīng)歷,劉老師劉老師總結為提高效率學習,抓住事情重點,學會積累,注重綜合素質(zhì)能力。
采訪過后,劉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了KTX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向同學介紹KTX裝置的結構與應用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現(xiàn)在他所研究先進領域的自信與期望。

圖 3. KTX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作者劉同旭
通過這次對劉老師的采訪,我們收獲了許多,感悟了許多。

科研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堅持與努力很重要,團隊的合作也不容忽視,現(xiàn)代物理的進步需要科研人員的艱苦付出,需要社會的支持,更需要年輕力量的不斷涌入。好好學習,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學習,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