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紅色精神,緬懷革命先烈,8月11日,山西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紅色記憶尋訪團第八期紅色記憶尋訪實踐隊隊員劉麗媛、李睿丹于萬榮縣上義村開展紅色記憶實踐活動。
上義紅色教育基地相繼被授予“山西省國防教育示范村”“運城市黨史教育基地”“運城市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示范點”“中小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1938年至1940年間,上義曾是犧盟稷王山邊區(qū)工委和中共稷王山工委的重要基地,是萬泉犧盟政權抗日縣政府和萬泉抗日游擊隊的駐地,也是山西新軍從教三總隊(后改為政治保衛(wèi)第一支隊)、212旅以及萬泉、安邑兩縣的縣政府、犧盟會、自衛(wèi)隊、公安局等機關團體的曾經駐扎地。新中國成立前,上義村有近20名青壯年扛槍上戰(zhàn)場,3名村民壯烈犧牲。如今的上義村,在市縣兩級老促會及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初步建成全市一流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剛進上義村,道路兩旁電線桿上鑲著的標語便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氛圍。走進紅色基地巷道,實踐隊員們感覺好像回到了革命年代。沿著村中主巷道往前走,“追紅色記憶,走紅色足跡”等標語隨處可見。巷道中間的土坯墻上,“抗日救國”4個大字十分醒目,讓隊員們感受到濃濃的革命氣息。
整個紅色基地分四大區(qū)域。在紅色上義綜述區(qū),實踐隊員們了解了上義村史、紅色文化歷史及當時全國抗戰(zhàn)形勢。那些帶著陳年氣息的灰白墻壁、年代久遠的建筑,刻錄了太多的紅色印記。
時間流逝飛快,我們的紅色之旅在充滿無數敬仰的氣氛中結束了。盡管時間短暫,但實踐隊員們真切感受到了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紛紛發(fā)出感言:當今青年應帶著老一輩的革命精神,繼往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