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在北京林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組織下,“豫見紅途·青春向黨”實踐團隊積極響應(yīng)學院號召,于7月中旬在河南多處紅色基地開展了實地參觀、紅色宣講等實踐項目,將青春向黨的理念落入實處。
本實踐團隊共走訪鄭州、洛陽兩市,3處紅色紀念館,包括:鄭州二七紀念堂、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中共洛陽組誕生地。其具體實踐記錄如下:
二七紀念堂里,青春之聲講訴紅色記憶
歷史是無聲的向?qū),也是永恒的路標。二七紀念館是以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運動為主題的革命紀念館,承載著過往光陰歷史。
7月15日,實踐團隊在紀念館內(nèi)進行了參觀宣講。紀念館內(nèi),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展示著二七革命斗爭的歷程。隨著聆聽完講解員娓娓道來的講述,實踐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切身體會到當年“二七”慘案的壯烈,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輩的偉大無畏。
在革命精神的感悟下,宣講隊員接續(xù)了講解員的工作,以生動的語言為后續(xù)游客解剖當年二七工人大罷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賡續(xù)英烈壯志,傳承紅色精神;顒咏Y(jié)束后,實踐隊員感慨萬千:此次實際活動堅定了他們作為當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北林大學子的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在宣講張雯曦攝
紅色宣講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呼喚。不忘歷史,牢記使命就是新時代如何奮進新征程的最佳回答。以史為鑒,方明今未。
洛城辦事處中,兩代足跡應(yīng)召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實踐隊員的足跡走過“抗戰(zhàn)前哨、紅色樞紐”主題展,走過社會捐贈文物展廳……如同當年先輩深深淺淺的足跡。兩代人的足跡沉淀著初心與信仰的重量,鐫刻了奮斗與守望的印記,讓青年學生明白要珍視過往如長江流水,在奔騰中亦保持本質(zhì),在對過去的回望中校準將來前行的方向。

圖為實踐隊參觀主題展張雯曦攝
讓八代作風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是當代人不容推脫的責任,也是照亮前行道路的不滅火種!
洛陽組誕生地,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豫見紅途·青春向黨”活動的最后一站到達了中共洛陽組誕生地,在此追溯紅色根脈,汲取奮進力量。
紀念館內(nèi),泛黃的《洛陽工人》油印報刊,銹跡斑斑的鐵路軌道,無聲地訴說著中共洛陽組成立的崢嶸歲月。“這里是河南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游天洋、張昆弟等革命先輩在此點燃了豫西地區(qū)的革命火種……”隨著講解員的生動講述,過往的歷史畫卷緩緩展露在實踐隊員腦海中。而在最后一個展廳,實踐隊員們看到了新時代中共洛陽組的復興:黨員人數(shù)大大增加,黨史教育不斷深化……中共洛陽組誕生播下的那顆種子,在新時代茁壯成長。

圖為實踐隊聆聽講解 張雯曦攝
歷史是最高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忘記來路如無源之流、無根之木。“青春向黨”的實踐活動正是聯(lián)通古今未來的鏈條,指引著北林大學子不斷叩問初心、守護初心,不斷堅守使命、擔當使命。以青年之力,燃時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