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教師38年的堅守
蒯澤璇(外國語學院2102班)
1.訪談對象:朱祖遠 班主任 數學教師
2.訪談學校:宣恩縣第二中學
3.訪談時間:2022年7月8日
4.正 文:
朱老師七十年代初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yè)后,服從安排,回到貧困落后的家鄉(xiāng)投身教育。最初,被分配到宣恩縣沙道溝村一所中學做校長,后來幾經輾轉,到了宣恩縣高羅鎮(zhèn)第二中學任班主任,接手并改變了無數個“問題班級”,對家境貧寒學習上進的學生提供無償資助,從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受他資助的其中一個學生在參加工作后還在恩施日報上發(fā)表了對他的感謝信。教學38年,帶出不少優(yōu)秀的學生,如今也是桃李滿天下。
了解到他的事跡后,我便開始準備訪談。“尋訪鄉(xiāng)村最美教師”是此次訪談的主題,第一步是準備好訪談問題;第二步便是確定合適的鄉(xiāng)村教師或是鄉(xiāng)鎮(zhèn)教師,這我一下就想到了這位老家鎮(zhèn)上的老教師——朱老師;第三步是聯系老師商討訪談事宜,跟老師說明我們師范生勤敏訓練營訪談的目的后,老師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訪談請求;由于老師與我相隔甚遠,為了方便,訪談方式定為線上視頻通話的方式。視頻撥通后,正式開始訪談前,我和老師都各自尋找拍攝的最佳角度。剛開始老師“懟臉拍”的角度拍攝效果欠佳,調整過后在畫面中出現的是整個上半身。調整好角度后,我們再對視頻的音效和流暢度測試了下,起初顯示我的網絡質量不佳,視頻畫面一卡一卡的,為了解決網絡問題,我找了個無線信號滿格的地方。調試、準備工作完畢,才正式開始訪談。
首先,我詢問了老師的基本教學信息和經歷,了解到這些后再深入提出了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什么讓您一直堅守崗位,恪盡職守?”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我身在舊社會,長在新社會,感受到了新社會黨和國家給我們人民的優(yōu)待,我自然就想為國家為黨培養(yǎng)人才。”第二個問題,“您在崗時是如何與家長、學生相處的?”朱老師雖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從他的回答中也不難發(fā)現,他做班主任期間始終是以學生為主體,在生活和學習上盡最大可能提供幫助,與家長之間也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共同商討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您有什么良好的教書習慣,又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對此老師激情滿滿地說了很多,我從中提取到了關鍵詞句:凡是以教材為主,資料為輔,吃透教材才可能解答學生的所有問題。為了堅持這一點,朱老師不僅對自己這樣要求,也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這樣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第四個問題,“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最令你難忘的故事嗎?”老師說在教師崗位上的每一天,每一個學生都叫他難忘,至今他都還記得所教過的大部分學生名字。最后一個問題,“您對我們師范生和未來教師有怎樣的期待?”老師說:“教師是母雞的母雞,應當學好文化知識,提升教學技能,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扎實的文化基本功;也希望能有更多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來到鄉(xiāng)村,幫助鄉(xiāng)村的孩子學習知識。”向老師表達感謝后,我便結束了此次訪談。
此次訪談進行的基本流暢,不過也出現了個別小問題,受訪者對所提問題理解有偏差,導致采訪者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比如問道第四個問題時,老師第一遍回答時完全是答非所問,強調的是自己教書的行為習慣,經過我的提醒和引導后,老師才給了我想要的答案。所以出現此類問題時,應當及時打斷受訪者并引導其回答。
最后,我想談談此次訪談給作為師范生的我的一些啟示。雖朱老師年逾古稀,但從這次短短的采訪中還是能感受到他投身教育不滅的激情和永恒的決心,身為后浪的我,很難不被他老人家的教育情懷感染。當然,光憑著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如他所言,我們師范生還得著眼專業(yè)素養(yǎng),練就一身本領,打好扎實的教學基礎才能不負“師范生”的名頭。今后我首先應當在專業(yè)學習方面勤奮刻苦,打好教學基本功,不能因為進入大學,就放松對自己專業(yè)的要求;其次,有了理論基礎還得提高教學技巧,要珍惜師范生勤敏訓練營所提供的平臺,抓住每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最后,利用課余時間,在自己精力有余的情況下,積極參加各類活動,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接好投身鄉(xiāng)村教育的接力棒,助力中國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