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法以治國”。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進程中,以文化人、依法治國越來越凸顯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法似驚雷鳴正義,文如細雨潤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發(fā)展了黨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科學理論。而文學和法學正是我國新時代精神建設路上相輔相成的伙伴,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文明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故【青春建功 實踐鑄魂】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wèi)生學院“夢想家”職業(yè)啟蒙教育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開展青年學子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于2023年7月8日給咸嘉湖社區(qū)的小朋友們帶來一場趣味與知識并重的文法知識分享會。
一開始,主講人提出問題:一本書是怎樣誕生的,從而開啟了本次“執(zhí)筆繪夢,文采飛揚”文學知識分享會。然后主講人從作者的特征及要求、編輯的要求和工作內容、語文老師的責任和要求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并在其中穿插了編輯校正的測試題和“的地得”填空測驗,除了幫助學生們掌握文學職業(yè)要求外,還提高了他們在寫作方面的自我糾錯能力。
圖為主講人進行文學知識分享 胡蕊寒攝
隨后是法學知識分享會。主講人從“法”的古漢字“灋”入手,介紹了“灋”這種神獸旨在實現(xiàn)社會公平公正,懲罰違法行為。然后主講人講解了法學方面的部分職業(yè),如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并介紹了法槌、檢徽等法律人所獨有的特征,激起學生們的興趣。最后,主講人介紹了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有關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們初步了解法律條文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們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
圖為主講人進行法學知識分享 胡蕊寒攝團隊成員明確黨中央提出的我國新時代發(fā)展中的精神建設要求,將為國家發(fā)展做貢獻的精神內化于心,與國家和時代同頻共振開展系列文科類職業(yè)啟蒙教育,將此類精神外化于行,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出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