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清泉繞府城 ——山東大學對歷史文化街區(qū)泉水的調研
作者:戴藝琦 來源:戴藝琦
8月15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勵行”調研團隊的戴藝琦對大明湖以南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泉水進行走訪調研,對比居民區(qū)與商業(yè)街區(qū)泉水的主要功能,了解當地對泉水的保護與利用狀況。
團隊成員戴藝琦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芙蓉街道內張貼有“府城風采”“濟南行旅圖”“濟南市街道詳圖”等圖片,其中“濟南行旅圖”以濃墨淡彩描繪出了泉城歷史文化街區(qū)內的景點,之間夾雜著幾處泉眼,均一一標識出,一眼望去,一出出清泉即串起了整片歷史文化街區(qū),形成獨特的景色?梢哉f,沒有泉水,歷史文化街區(qū)就沒有了靈氣。
通過查閱書籍等相關資料可知,僅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qū)一帶的泉眼就有四五十處。處于商業(yè)街區(qū)的泉水往往較大且標有名字,圍有護欄,最有名的莫屬珍珠泉泉群,泉池數量有39處,周圍環(huán)境清幽,岸邊楊柳輕垂,故旅客多前往游玩。通過采訪得知,游客們多因此處清涼而在這里歇腳、喂魚、攝影,但對于珍珠泉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多,只通過主泉內立有泉名而知此處叫“珍珠泉”,或通過旅游地圖、小程序等介紹得知名稱。在其他泉水處成員得到的反饋均相似。
成員還前往分布于居民區(qū)的幾處泉水進行調研,如雪泉、雙忠泉、玉環(huán)泉等,這幾處泉水處于居民區(qū)內,十分隱蔽,有的甚至是無名泉,只有當地人知道和使用,這些泉水眼一般較小,有的居民仍在使用,有的則圍起來不再允許居民使用。成員采訪了解到,以前居民飲水用水都是到附近的泉水眼取水使用,夏天泉水清涼,則常常用來冰鎮(zhèn)西瓜、酸梅湯。如今由于水質變差,居民們都使用自來水,泉水最多用來洗車、洗地。
泉水是濟南的空氣,看似無聲無息,實際上充當了重要的角色。通過此次調研,團隊認為,商業(yè)街區(qū)應當加強對泉水文化的塑造,讓游客們更深入了解泉水背后的含義,彰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泉水特色,居民街區(qū)的泉水則應注重定期維護,防止進一步的水污染,延續(xù)“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和諧關系。
【圖/高一諾、戴藝琦 文/戴藝琦】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2-08-17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精益求精”傳薪火,黃河蜿蜒詠流長
- 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院團委與“精益求精”實踐團隊積極響應暑期高校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的活動號召,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活動 08-17
- 從遺址里觀黃河文脈,在興嘆間感歷史千秋
- 歲在壬寅,夏末秋初。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精益求精”團隊第三次進行全體線上會議的學習,由刁子庚擔任主要的宣講任務。本次活動是為
- 社會實踐活動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