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驕陽,擋不住志愿者對家鄉(xiāng)留守兒童的拳拳愛心。為響應鄉(xiāng)村振興,加強農(nóng)村文化建設,7月19日上午,南京財經(jīng)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黔馨守護支教團隊”于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綠洲社區(qū)益童樂園正式開始教學活動。志愿者們結(jié)合當?shù)剞r(nóng)村的教育資源需求和校園的實際情況,“黔馨守護支教團隊”隊員們以學生健康安全為首要前提,帶領同學們進行早鍛煉,開展了趣味實驗課、書法課、手工課、名人故事小講堂、兒童舞蹈課和籃球運動等課程,通過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做益智游戲等多種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讓同學們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身體素質(zhì),寓教于樂。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科學,志愿者范厚云和唐志輝帶領同學們開展了“吹不散的氣球”、“扎不破的氣球”和“簡易過濾裝置”等有趣的實驗課。課程開始后,老師將同學們分成六個小組,給每個小組發(fā)放氣球,讓同學們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氣球為什么扎不破”,“兩個氣球怎么會吹不散”等問題,答案五花八門,整個課堂瞬間就活躍起來,十分有趣。當老師說出這背后的奧秘時,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的講解,眼睛里充滿的是對科學探索的渴望。

圖為志愿者范厚云指導同學們進行實驗。拍攝人:宮雨柔
為了讓孩子們養(yǎng)成規(guī)范寫字的習慣,同時還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祖國燦爛文化和文字的熱愛之情,志愿者羅樂給同學們帶來了“如何寫好規(guī)范字”。她用規(guī)范的粉筆字和幽默風趣的教學方法,讓活動中的同學們對寫好規(guī)范字充滿興趣和信心,一個個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解和示范,整個課堂都洋溢著歡樂的氛圍。

羅樂老師給同學們講授如何寫好規(guī)范字 拍攝人:陳新瑤
手工課是訓練同學們手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的好方法。同學們在志愿者李欣的指導下,將一張張彩色的紙一次次折疊、剪裁和粘貼,最終每個人都成功制作出美麗的花束。小小的折紙活動不僅讓他們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魅力,也體驗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帶來的樂趣,還拉近了志愿者與同學們的距離,更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李欣老師指導同學們折紙 拍攝人:陳新瑤
在名人故事小講堂中,志愿者陳新瑤給同學們分享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shù)墓适,向同學們傳遞了粒粒皆辛苦的思想。陳新瑤告訴同學們:“我們不僅要珍惜每一粒米,更要學習袁隆平爺爺報效祖國的精神,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支柱。”同學們整齊地回答道:“我們會珍惜糧食,不浪費每一粒米。”小小的故事會讓同學們從多個名人故事中汲取到豐富的知識、堅定了勤儉節(jié)約的信仰。

陳新瑤老師給同學們講袁隆平爺爺?shù)墓适?拍攝人:李欣
在美育課堂中,志愿者楊靜怡則和女同學們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翩翩起舞,宛若一只只蝴蝶,成為社區(qū)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男同學們則在志愿者張江波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如何傳球、運球,同學們興趣高漲,進步都很快。

楊靜怡老師帶領同學們跳舞 拍攝人:羅樂
隨著一天的教學活動圓滿結(jié)束,孩子們的笑聲遠揚,整個校園里都彌漫著快樂的氣息他們笑著向志愿者們道別:“老師,明天見!”。一張張笑臉刻進了志愿者心中。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國家的復興在教育,鄉(xiāng)村的振興在教育,“黔馨守護支教團隊”的隊員們精心準備豐富課程,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炎炎夏日,希望可以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匯聚點滴之力,推動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