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承弘揚紅色文化,探索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內(nèi)涵,12月26日,曲阜師范大學學子瞻仰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作為濟南市的一個集紀念、教育、宣傳、游覽多功能于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對人民澆灌愛國主義精神,向外傳遞濃濃報國情。
追思先烈 致敬英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紀念烈士,是為了銘記歷史,也是為了學習傳承他們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的寶貴精神。瞻仰著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實踐隊員仿佛看到烈士們在紅旗的指引下奮不顧身的身影,看到了他們用生命和鮮血筑起保護人民群眾的銅墻鐵壁。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帶給實踐隊的影響是巨大的。精神的偉力,總能帶來心靈的震撼;信仰的光芒,總能穿越時空的阻隔。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永遠是激勵人民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
實踐隊員作為新時代新青年,利用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多種形式活動,引導(dǎo)青年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更好地追思先烈、致敬英雄。

圖為Redcul-追思溯源實踐隊成員蘇圣杰與革命烈士紀念塔合影。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蘇圣杰 供圖
明確方向,踐行精神。踐行初心,就不會迷失方向,就會有明確的價值指向;擔當使命,就不會精神懈怠,就會有強大的奮斗動力。強化旗幟引領(lǐng),踐行中國精神需要與時俱進,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順勢而為。“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新時代當有新作為,踐行中國精神在新時代也要有新的舉措。四十載滄海桑田,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實現(xiàn)了光速發(fā)展,讓世界見證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滄桑巨變。事實證明,唯有踐行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才能闖出新天地,走出新輝煌。
在濟南烈士陵園中,實踐隊員一直被這樣濃濃的紅色文化熏陶著,沐浴著。他們瞻仰著濟南烈士群雕,仿佛看到在紅旗的指引下,將士們奮不顧身的身影,看到了他們用生命和鮮血筑起保護人民群眾的銅墻鐵壁,也深深銘記紅色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我們黨一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fù)興。面向未來,我們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始終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xù)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而不懈努力!
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中那巍峨矗立的烈士群雕,深深印在了實踐隊員的腦海里,便回憶起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青年要緊跟時代腳步的敦敦教誨,聆聽時代聲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而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更是祖國之棟梁,革命先輩的接班人。

圖為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的烈士群雕。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網(wǎng) 蘇圣杰 供圖
通過這次實踐隊員對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的瞻仰,對革命先輩的緬懷。明白了對歷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對英烈最好的紀念,是把先輩們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實踐隊員去跨越,有新的“婁山關(guān)”“臘子口”等待他們?nèi)スタ恕3缟杏⑿、見賢思齊,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像英雄模范那樣堅守、像英雄模范那樣奮斗,必能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歷史進程中跑好屬于青年這代人的這一棒。(通訊員 蘇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