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紅色基因深植八皖,奮進五年再啟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徐如意同學,于7月31日至8月1日參加了在東至縣烈士陵園的暑假三下鄉(xiāng)紅色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是淮北師范大學“紅色基因深植八皖,奮進五年再啟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旨在深化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徐如意同學在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中,全身心投入,深入學習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她參觀了烈士陵園的紀念碑、烈士墓和紀念館等重要場所,通過實地考察和與陵園工作人員的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陵園的歷史背景、建設過程以及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圖為烈士陵園正門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偉大犧牲和無私奉獻,”徐如意同學表示,“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新時代青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徐如意同學向紀念碑真誠致意
東至縣烈士陵園作為紀念革命烈士的重要場所,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活生生的教育資源。徐如意同學在調(diào)研過程中,特別關注了陵園在傳承紅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實踐活動,以及如何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提升陵園的管理效率和參觀體驗;幢睅煼洞髮W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此類活動高度贊揚,并將繼續(xù)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此類實踐活動。學院認為,通過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時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淮北師范大學也將進一步與各地紅色教育基地加強合作,共同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路徑、新方法。學校期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圖為陵園石碑
隨著東至縣烈士陵園紅色實踐活動的圓滿結(jié)束,徐如意同學的參與不僅為她個人的成長歷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們樹立了榜樣。她的行動充分展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及對革命先烈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傳承。
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將繼續(xù)推動此類紅色教育活動,鼓勵更多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實踐,通過親身體驗和學習,增強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學院將通過課程設置、學術研討、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和社會擔當。
此外,學院還將積極探索與紅色教育基地的深度合作,共同開發(fā)紅色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通過這些活動,學院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幢睅煼洞髮W的這一舉措,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學校和學院的領導表示,將繼續(xù)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幫助他們成為具有全球視野、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zhì)人才。
徐如意同學的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對革命歷史的深刻回顧,也是一次對個人理想和社會責任的積極探索。她的行動和體會,將激勵著更多的青年學生投身于國家的發(fā)展大潮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