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之旅,手作之美見證時間與靈魂的交響—至“善”至“美”實踐隊探秘陳訓成美術館紀實
發(fā)布時間:2024-08-01 閱讀:
今日大學生8月1日訊(通訊員:彭堅 李思佩)2024年7月16日,廣州新華學院至“善”至“美”實踐隊一行,懷揣著對陶藝藝術的無限憧憬,踏入了陳訓成美術館的大門,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陶藝體驗之旅。在這里,泥土在隊員們的指尖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隨著陶輪的旋轉而翩翩起舞,藝術之花在他們心中悄然綻放。這是一場關于泥土的詩篇,一次手作之美的深刻領悟。陶藝,作為泥土與火焰的浪漫舞蹈,手與心的和諧交響,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感受到了傳統(tǒng)工藝的魅力,更讓生命在藝術的海洋中得以延續(xù)和升華。
PART1.泥土在手中塑形,情感在藝術中傳遞
在陶藝的詩篇中,第一行總是關于泥土的挑選。優(yōu)質的陶土,不僅是藝術的起點,更是匠人情感的載體。從這一刻起,泥土不再只是泥土,它是即將在火焰中綻放的藝術品,是匠人心中那未完成的詩篇。
將精選的陶土反復揉捏,仿佛在與大地進行一場靜默而深邃的對話。每一次掌心的按壓,每一個細膩的旋轉,都使得泥土愈發(fā)柔和均勻。這個過程不僅考驗著人的耐心,更是對細節(jié)極致追求的體現。

圖為陶藝作品展示 選泥與揉泥
在陶藝的世界里,每一次觸摸都是心靈的交流,每一次塑形都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沉浸于泥土的芳香中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創(chuàng)造力,體驗從質樸的泥土到藝術的杰作的奇妙旅程。
圖為實踐隊成員體驗陶藝
拉坯與修坯
當揉好的泥土被放置在轉盤上,隨著轉盤的旋轉,它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匠人利用手的力量和技巧,將泥土塑形成所需的形狀。拉坯的過程,就像是匠人與泥土共舞,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及對泥土的敏感度。泥土在指尖蘇醒,藝術在心中跳躍。
修坯,是泥土與匠人間的二次邂逅,是對形狀的再次審視。每一次打磨,都是陶器的重生;每一次修整,都是對藝術的深化。隨著修坯的細致進行,陶器的光澤和流暢的線條逐漸綻放,如同初露光芒的寶石,靜靜訴說著屬于它的傳奇。
陶器不再是靜默的器物,而是呼吸著的藝術品。脈動著匠人的心血,吟唱著泥土的傳說。每一條曲線,每一處光澤,都是情感與故事的交織,等待著與世界每一次心跳的共震。
PART2.火焰在窯爐中起舞,陶器在手中成形
燒制
燒制,是陶藝的煉金術,是泥土向陶瓷的華麗蛻變;鹕嘣诟G爐中熱情而狂野的跳躍,它舔舐著陶器的每一寸肌膚,將泥土中的水分和雜質逐一驅逐。隨著溫度的升高,泥土中的分子開始重新排列,它們在火焰的引導下,變得更加緊密、堅硬。這是一個充滿神秘和變化的過程,陶器在火焰的擁抱中,經歷了從柔軟到堅硬,從粗糙到光滑的華麗蛻變。
冷卻與成品
冷卻,是陶藝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每一次冷卻都是對泥土的淬煉,每一次降溫都是對陶器的雕琢。冷卻后的陶器,經過匠人的細致檢查,每一道裂紋,都被精心修復;每一處瑕疵,都被巧妙遮掩。這是一場對陶器的深情告別,也是藝術品的最終綻放。
當一件件陶器在火焰中涅槃重生,它們不僅僅是泥土的化身,更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映射。每一件成品,都承載著制匠人的情感,訴說著一個個無聲卻動人的故事。它們是我們與世界對話的橋梁,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媒介。
圖為陶罐制作過程
PART3.靈感在創(chuàng)作中升華,創(chuàng)意在心中開花
實踐隊成員在陳訓成美術館的懷抱中,踏上了一場探索自我與創(chuàng)造藝術的旅程。成員們不僅學習了技藝,更體驗了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致的轉變過程。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塑造,更是一種精神的淬煉。
圖左為實踐隊隊長正在接受采訪
在這里,每一位訪客都有機會成為創(chuàng)造者,每一次塑形都是對美的獨特詮釋。陳訓成美術館的陶藝體驗項目,是一次心靈的觸摸,一次靈魂的洗禮,它等待著那些渴望在忙碌生活中尋找片刻寧靜的人們。
作者:彭堅 來源:廣州新華學院至善至美實踐隊
責編:今日大學生網 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青穗向陽,深耕田野,共筑學農興農強農新篇章
- 為推動農業(yè)現代化和鄉(xiāng)村振興,青穗向陽志愿服務團隊依托農學院特色,強化強農興農意識,服務農業(yè)發(fā)展。團隊通過社區(qū)宣講、學習調研、觀
- 大學社會實踐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