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應碭山酥梨數字果園邀請,科技特派員鄧建宇老師與尹曉輝老師帶領浙江農林大學“厚植生態(tài)底色,推動綠色發(fā)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赴碭山,現場調研碭山數字果園運行狀況、梨園病蟲害防控現狀。當地市農業(yè)農村局植保站站長馬書房陪同鄧建宇老師一行,為一行人介紹當地梨園發(fā)展現狀和植保措施。

圖為植保站站長馬書房介紹梨園發(fā)展情況
團隊首先來到碭山梨博物館及碭山梨樹王風景區(qū),該景區(qū)位于碭山縣良梨鎮(zhèn),被著名書法家贊譽并題字“烏龍披雪”,其中更存有時任全國人大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致工黨常務副主任楊繼科先生命筆的“梨樹王”。

圖為梨樹王照片

圖為梨樹神照片
隨后,團隊前往當地“壹號梨園”。站長馬書房介紹,當地果園正在通過數字賦能,提高梨園產量與質量。梨園運用迷向絲、滅蟲燈、誘捕器等綠色設備代替?zhèn)鹘y(tǒng)農藥進行害蟲防治,不但使果園在治理梨小食心蟲等蟲害時避免了傳統(tǒng)農藥引起的害蟲抗藥性問題,而且使所產的梨不會出現農藥殘留。

圖為參觀壹號梨園

圖為植保站站長馬書房介紹數字果園運行狀況
經介紹,當地果園通過水肥一體化的滴灌設備、果園防霜凍風機和風力擾動法技術,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不僅如此,智能化氣象監(jiān)測站等各種檢測中心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果園內的各項數據進行實時監(jiān)控。同時,果園通過網絡擴展了銷售渠道,在多平臺合作的加持下,碭山梨遠銷各地,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打響了碭山梨品牌,助力當地的鄉(xiāng)村振興。
圖為實蠅誘捕器

圖為黃色誘蟲板

圖為果園防霜凍風機

圖為孢子信息自動捕捉培養(yǎng)系統(tǒng)
通過此次實踐,實踐團在學習當地碭山梨產業(yè)成功經驗中了解到科技是解決三農問題,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強大動力。同時,團隊成員們受到激勵,認識到應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跟進時代發(fā)展,響應時代要求。希望在未來能夠將知識運用于其中,為推動農業(yè)建設出一份自己的力。

圖為團隊合照
更多實踐內容詳情請見我們團隊的公眾號害蟲通緝 VerminAnnihilators
通訊員:王佳瑞、顧心一、陳星元、王逸煒、李欣雨、孟怡睿、張俊英、龔堯、胡佳銘、趙文龍、安楠指導老師:鄧建宇、劉超、梁衛(wèi)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