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記憶 師說訪談——采訪南航機電學院陳富林教授和何寧教授
發(fā)布時間:2024-07-26 閱讀: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呼吁和引導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口述歷史·南航記憶”社會實踐團將目光聚焦身邊,展開了“師說訪談”系列活動,一起聆聽教授們的諄諄教誨,優(yōu)秀前輩的分享成為學子們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
2024年7月5日,實踐團有幸邀請到了陳富林教授。


陳富林教授:廣泛學習,積極實踐陳富林教授于1982年考入南航,1989年在南航研究生畢業(yè)后,由于當時高校人才空缺,選擇留校任教。到現(xiàn)在,陳教授已經(jīng)來南航42年了。
陳教授和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對機械專業(yè)的看法,對學生的期許,以及當代社會背景下如何利用專業(yè)為自我賦能,為社會貢獻……
陳教授提到,那個年代人才稀缺,考學機會少,大家都很珍惜上大學的機會,學習熱情都很高,出現(xiàn)了許多努力求學的故事。
談及對機械專業(yè)的看法時,他認為機械專業(yè)是長久不衰的,因為各種產(chǎn)品的產(chǎn)生離不開機械制造,特別是要想成為制造業(yè)大國、強國,那對機械專業(yè)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另外陳教授提到機械類專業(yè)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他還強調(diào):“除了課堂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工程經(jīng)驗的積累也尤為重要。”他認為工程經(jīng)驗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發(fā)揮很大作用,這是機械工程專業(yè)的一個特點。
關于對人才的看法,他指出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有高層研究型人才的同時也需要打造基層的技能型人才,因而他鼓勵學生在大學學習中要踏踏實實練好過硬本領。同時乘著時代的東風,利用好社會提供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和科學技術,深入實踐,突破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增長經(jīng)驗,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揮才能。
陳教授言辭真摯誠懇,他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后輩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啟迪,是學子們成長途中的引路人。
2024年7月8日,實踐團有幸邀請到何寧教授。


何寧教授:明確目標,自主學習何寧教授于1977年考入原南京航空學院航空制造工程系,1982年留校任教,后在南航陸續(xù)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82年開始研究金屬加工理論與技術,目前主要從事機械制造教學與科研。
何教授和同學分享了自己的求學、擇業(yè)、教學經(jīng)歷,對專業(yè)的見解,對學子的建議,也和學生探討了未來就業(yè),課外閱讀以及如何平衡課業(yè)和生活的問題……
何教授提到,由于自己那一屆是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一屆,所以當時的大學生們求學欲是很強的。他提及當時自己作為張幼楨教授的助手留在南航機電學院,張幼楨教授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長處的品質(zhì)令他印象深刻。何教授還分享了后來他的工作經(jīng)歷,除了在學校做老師,他還兼任學院書記一職。對于這份行政工作,他的心得是服務大局,真正把政治工作落實到更好地教育學生,做好科研,為國防事業(yè)服務。他認為服務好大局,自己的價值也得到了提升。
談及機械類專業(yè),何教授同樣認為機械專業(yè)會長久存在,除此之外他還提到,機械正在走向智能化,與數(shù)字、信息相結合,也要走向綠色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相結合。
關于對學生的要求和建議,何教授提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好的學生心中要有自己的興趣、目標和對未來理想生活的設想,并以此為動力和導向主動地去學習和發(fā)展。他舉了他零幾年與德國博士交流時,關于大學應該學什么這一問題,得到的一句回答。“How to manage your life.” 他建議學生要考慮個人需求和國家需求,想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職業(yè)和生活,在此基礎上,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為社會作出貢獻,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何教授獨到的見解,真誠的建議,向學子們傳遞了嚴謹?shù)目茖W思維,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讓學子們在躊躇中明確方向,在探索中堅定志向。
結語: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兩位教授用專業(yè)知識和人生閱歷為同學們傳道授業(yè)解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兩位教授的珍貴品質(zhì)和偉大精神是我們新時代青年學子應該吸收學習以促進自我成長,見賢思齊的寶貴財富。本次采訪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對學院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和全面的理解,也為廣大學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學院精神離不開老一輩的堅守與付出,也需要我們年輕一代的接力與發(fā)揚。未來,我們要不斷增強學習能力,探求真知,在實踐中扎根,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心懷大志,懷揣夢想,珍惜時光,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漫漫長征路,我們都需要尋覓一束光,去仰望,去追隨。循著光照的方向,我們得以看見新時代青年踔厲奮發(fā)、勇立潮頭的最美模樣。
作者:張維倫 于鉑玉 柳治鑫 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口述歷史,留聲機電”社會實踐團
責編:今日大學生網(wǎng) 周云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石榴花開映邊疆,能源報國顯擔當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聯(lián)合昌吉學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石榴籽祖國行’”新疆專項社會實踐:石榴花開映邊疆,能源報國顯
- 大學社會實踐 07-27
- 光學原理探秘,光影世界解碼
- 2024年7月17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在星槎小學“三下鄉(xiāng)”期間開展了一堂名為“揭秘光魔法師”的特色課程。
- 大學社會實踐 07-26